山东沂南及肥城刘氏家族

家族的遗传标记为O-MF267805,
它的形成时间为 780 年前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MF267805,共祖时间约为 780 年前,推测为集中分布于山东沂南及肥城等地的一支刘氏家族。

溯源分析

  • 姓氏关联

    姓氏关联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1 例山东沂南与 1 例山东肥城的刘氏同属于 O-MF267805 类型。

    结合分化树树形和姓氏显著性,我们推测 O-MF267805 类型对应一支以刘姓为主体的家族。

  • 形成时间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MF267805 类型共祖于大约 780 年前,即共同祖先生活在明朝。

    根据参测用户提供和认领的谱系信息,本研究所涉沂南样本或出自沂水北埠芦阳刘氏一支,口传洪武二年自海州迁居沂水芦山之阳北埠庄(今属蒙阴县垛庄镇)。康熙五十年(1711),刘氏后人刘棪“于族中搜得旧存草谱一册,上溯自失名祖所自出,祖讳璟,璟子五人,失名祖居四。长支五传后无考,三支一传后无考,二支、四支、五支并列”。刘棪等尊已知最早先人刘璟为始祖重新立谱。道光十四年(1834)续修《刘氏族谱》序:“搜得旧本,得八世舒章祖所集草谱一册,有康熙五十年序、五十五年志语,概言来沂之祖不可稽,所共尊者惟璟祖,故推始焉。”刘氏起家寒素,自来沂后,世业耕读。越数传,族姓日盛。至万历年间,传至四世刘舜孝,生三子:不竭、弼明、翰明。刘不竭字望海,因守卫畿辅功奉旨以按察使记名简放。刘弼明字梦筑,万历间例贡,官任光禄司署丞。刘翰明字翊之,崇祯间拔贡,入清授陕西华阴县知县,升直隶真定府同知、大名府知府,诰封中宪大夫。不竭生庆、瓆、璨、玕,弼明生瑗、瑸、璩,翰明生琈,叔伯兄弟共八人。分家时,八人各分一楼,和睦互谅,享誉乡里,本族其他支称之“老四支八楼”,外姓则誉称为“刘八楼”或“八楼刘”。久之,凡芦阳刘氏族人,不论是否系八兄弟后裔,皆自称“八楼刘”,“八楼刘”也逐渐成为芦阳刘氏的代称。(本研究所涉类型暂未见蒙阴样本,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肥城样本来自肥城翟家杭刘氏,据《刘氏祖谱》记载,其原籍江南徐州府沛县刘家屯(?),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刘思义任山东泰安肥城安临站驿丞兼武营兵马司,奉母携弟上任,期满外调失联。其二弟刘思礼后裔定居翟家杭村,三弟刘思信后裔迁址西陆房村定居。

    O-MF267805 类型的刘氏具体源流有待进一步探索,留待后续研究。本研究因检测样本有限,尚需更多用户参与深度检测,以使该家族的谱系树和共祖时间更精细准确。

  • 分布情况

    分布情况

    目前,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O-MF267805 类型主要分布于山东沂南及肥城等地。

社区讨论

默认头像

参与讨论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