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之后的历史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出现了五帝的记载,但是无论周代的金文还是商代的卜辞里 ,几乎没有任何所谓三皇五帝的信息。按道理说,这么传奇的人物,为何在商周近1500年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呢
民国历史学家顾颉刚就持否定态度 说道:「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的......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他们起来喊道:『咱们都是黄帝的子孙!』......这种说法传到了后世,便成了历史上不易消释的『三皇五帝』的症瘕,永远做真史实的障碍。」——《<古史辨>第四册序》,1933年。
在顾颉刚的推测中,「三皇五帝」之说盖只是人们为了「大一统」的观念而编造出来的事情。
其实在汉代大一统之后的中国古代,虽然有大量的官家史学说辞,但其实所谓的炎黄三皇五帝之类的并没有深入底层百姓之心,更多的是清末出现的一种为了笼络意识形态而出现的一种大概念,可以说现代的概念基本来自于清末民国的宣传,历史总是处于轮回之中的,这无疑又一次验证了顾颉刚先生的大一统洗脑论说法。
在商周金文和甲骨文中,商王世系 周王世系 各国的王族和公卿贵族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就是没有任何所谓三皇五帝的东西出现,这显然是汉代以后甚至从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就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的各类编撰成果,而这一大集成则应该在汉代以后,甚至每个朝代都会通过删减、新增、编造等种种手段,直到近现代的再次发酵。
而在商周文字金文中唯一存在的商周之前的人物是禹,在出土的 遂国遂公鼎,出现了禹这个字,但时间是西周时期,但并没有出现夏,说明将禹和夏联系起来是战国以后汉代的事情。
但西周晚期青铜器禹鼎,载《殷周金文集成》,铭文记述了周代的禹对淮河一带入侵周土东南部蛮夷的征服。此禹显然是西周的人物。但不知此“禹”和遂公鼎的禹是否是一人,还是仅是同名而已。这不仅让人怀疑禹很可能是周代的人,而被司马迁将夏和禹联系在了一起。至于夏这个字在商代更是没有出现,在周天子的青铜礼器中也没有出现。
所以说正如顾颉刚所说的那样:东周以前的历史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些古史缺乏相应的文献资料,而流传至今的古书,也存在着大量的伪书 如尚书。从古史真伪到古书真伪的辨证,中国古史瞬间变得茫茫不可考证,中国历史也变得仅有2000余年可考。
但笔者认为2000年有点夸张,起码春秋战国各诸国的史事还是可以参考的,而西周和殷商的历史则有大量贵族的金文,但无论怎样所谓的三皇五帝都很难在商周1500年的历史中所找到。
总上所述,三皇五帝是汉代甚至是汉以后各个朝代增添删补,大一统的虚构产物,这种手法在世界各国都出现过。秦汉大一统之前可是几百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可视为一个民族,文字货币不同,所以必然需要很一致的意识形态,而史记在这时应运而生。史记中所载大部分帝王都系一人的后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最明显的是汉朝对东南越人和塞北匈奴的征服在史记中却巧妙紧扣实事似的联系在了一起。
至于夏,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但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方国,但真实情况绝对不会向司马迁那样是编造完备大一通帝国,而大禹则更好像是周代的人物 还是未知。
张小杰
2021-08-30添加评论
6 赞
马浚桓
2021-08-30添加评论
5 赞
某某成
2021-08-30你看来不知道两宾三恪
添加评论
3 赞
祥福
2021-08-31意识形态。
添加评论
1 赞
extella
2021-08-30添加评论
1 赞
前世老突厥,今日马来汉
2021-08-31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