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史记》开创了传记体正史,在没有纸张仅用低效毛笔誊写的年代,担起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但不论是传记还是编年正史,内容局限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真正反映历史面貌的详细数据和记录非常缺乏。
1993年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挖掘了西汉尹湾汉墓群。其6号墓墓主师饶是西汉汉成帝时期东海郡一位兢兢业业的地方小吏,陪葬了4万多字的详细工作日记和个人日记。其内容主要是涉及国防,行政,民生等各方面的原始统计数据。这是目前为止已出土的最详细的古代地方政府资料,内容往往精确到年月日,统计数字基本精确到个位。该遗址发表专著和学术论文逾百,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评价道,尹湾汉墓的四万字简牍内容丰富详实,不是一两代人能够研究透彻的。
西汉东海郡首府在该郡北部边缘的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主要原因是该郡中南部是黄淮泗洪泛区,东部是今江苏苏北沿海滩涂,其人口和经济水平较差。东海郡作为面积上的大郡,下辖38县,但人口和税收起初并不出众。师饶的工作简牍表明该洪泛区土壤不适合种植黍粟作物,改种根系发达的小麦后实现了经济和人口的大幅增加。这为该郡个别大姓豪强的崛起提供了经济基础。
师饶个人日记表明,与其交往密切的地方豪强涉及郯县和附近兰陵县等地的于氏,薛氏,王氏,陈氏和朱氏等几个大家族(按记载频率排序)。这些家族应该是依靠优先垦荒而发达,依靠鼓励生育政策而子嗣繁盛,并依靠不断行贿结好师饶这些地方官员而成为称雄一方的豪强家族。
师饶之前,郯县于氏已有于定国出身小吏家庭而通过地方官的举孝廉逐步升职,累官至大丞相,封西平侯。于定国是否与目前魔方公布的北方十大家系之一的山东海阳于氏有关,尚无证据支持。师饶之后,郯县薛氏代表人物薛宣从地方小吏做起,依靠出众的行政才能,获得罕见的举茂才推荐入仕。其后尚敬武公主(改嫁),从文书小吏平步青云至大丞相,封高阳侯。与海阳于氏相似,该家系是否与北方十大家系之一的河东薛氏,或者山东胶东半岛的大家系胶西(胶东)薛氏有关,尚无充分证据。另外,师饶记载的兰陵县王氏是否关联两汉魏晋名门东海王氏或琅玡王氏,陈氏是否关联东汉三国的大家系徐淮陈氏,尚无充分证据。但考虑到西汉平民得氏后人口迅速爆发的趋势,以及籍贯相同或相近,上述关联可能性亦无法否认。
西汉的鼓励垦荒和鼓励生育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力积累,但也造就了不可一世的地方豪强家族。至西汉末期,地方豪强已成为继外戚和列侯等传统势力之外的更强悍政治因素。以郯县于氏和薛氏为例,他们应该都是出身先秦的平民家族。与自称战国名将王翦后裔王陵(西汉开国列侯)所建立的东海王氏出身差别很大。但新兴家族也能够通过垦荒繁衍和结社朋党等奠基者效应而成为人丁兴旺的地方豪强。
巧合的是,西汉末期薛宣任丞相主政期间是西汉最后一个太平盛世。但短暂繁荣之下蕴藏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一个外戚豪门出身的王莽对此提出了平均主义理想,并用篡权的极端手段实施之,造成了全国性的矛盾激化和战乱。很有讽刺意味的是,薛宣能够官至丞相,主要是依靠王莽叔父大将军王凤的举荐。王莽也是依靠王凤向太后王政君的举荐上位。更有讽刺意味的是,王莽的努力不但没有遏制地方豪强,反而成全了一个依靠地方豪强起家的新皇帝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地方豪强更加变本加厉飞黄腾达,这很好契合了目前魔方公布的家系研究结果,即大家系大部分都是东汉三国时期分支爆发的。
Sherlock于得州达拉斯(10/19/21)


陌刀
点赞
M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