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付巧妹研究员在万级无尘DNA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该类实验室每年基本维持电费及超滤系统更换需要数百万元费用。
现阶段古DNA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仅能进行部分佐证研究。 1. 偏南地区酸性和局部高腐殖质土壤遗骸DNA降解污染严重。 2. 目前国内古DNA研究滞后,国外测序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国内趋势。3. 古DNA受考古发现瓶颈制约。考古发现有随机性,样本数量质量也有随机性,考古单位是否分享样本也不确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团队在高度降解污染样本的古DNA测序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3年,付巧妹共同(德国马普人类所合作)首次创造性开发古核基因组捕获技术,得以成功将仅占0.03%的人类DNA从大量来自土壤细菌的DNA辨识提纯出来,使田园洞人成为第一个能够获得核DNA的早期现代人。该实验技术为最大限度获取早期人类的遗传信息开辟了新道路,使大量之前无法进行古DNA研究的样本和材料重回研究视野,并自此获得学界的广泛应用。“
”付巧妹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6年的南方大陆样品“攻坚战”。 “我国南方大陆炎热潮湿的气候导致南方的样本材料不仅稀少,而且微生物DNA污染严重,人类DNA被高度甚至完全降解。”付巧妹说,原本要从年代久远的人类骨骼遗骸中提取到内源DNA已是不易,而南方样本更是让相关实验和研究难上加难。在之后近4年里,他们专注于南方样本的采集和古DNA实验。
目前付巧妹团队的万级无尘DNA实验室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古DNA研究中心,但南方古DNA研究仍然是花费巨大重复试验量巨大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进展明显滞后。
无名健哥
3 赞
陌刀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