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前一般只有贵族才有氏,平民或奴隶后裔,是寻不到秦汉之前祖先的,只能嫁接
随着分子人类学不断普及,利用父系DNA寻根问祖的人不断增多,但许多人发现原来同姓不同祖(指父系祖宗)的情况太普遍了。其实现在的百家姓是秦汉以后姓氏合一的产物。
秦汉之前,女人有姓(注: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随着同一祖母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但那个时代很多男子是没有氏的,只有贵族才有氏。
秦汉以后编户齐名(注:始于战国),当时户口多是官吏为了便于管理编号上报的,从秦简看,很多人依然没有姓氏,除了贵族的姓氏得以延续,其他普通人的姓氏可能同一块地域同一姓氏,也可能跟随主人姓氏,也可能户籍官吏依规则临时编号等等。
由上可知,秦汉之前,一般只有贵族才有氏。秦汉之后,编户齐民,姓氏有很大随意性,同一姓不一定同一父系祖先。后世修谱,平民或奴隶后裔,是寻不到秦汉之前祖先的,只能嫁接。何况秦汉之前,秦汉以后朝代很多外出逃难或谋生的隔了几代同样不知道自己祖先是谁。
客从何处来
点赞
钟朝滨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