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恩之友
我想拿5公顷自有土地出来做农场,另外兼设一所木屋学校给这里不太上的起学的周边孩子及我们农场的孩子。如果做就叫成乡义塾,可以普及一些中英文的有用知识,当然高棉语的基础教育也是需要的。
我不想这里的华人沾染大都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任何有损公德良俗和秩序的尽量避免掉。这里人口稀少延国道两旁分布,我们有一些土地可以实践,需要大井或者挖塘以利旱季灌溉。
在1975年前后的高棉,隔壁拉达纳基因府的云晒县的云晒村提供了一个好的案例,因为地处偏僻,不被外界打扰,这里的中文学校得以传承,华人、老挝族、高棉族都在那里得到了教育,那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我家在上丁府(我不喜欢像其他人一样翻译为更大建制感觉的省)以北的一个乡,我现在把他叫做成乡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叫做沙玛济,因为我觉得我在的地方应该有我们的一些风格,印度裔和很多其他族裔都是这样的天性,当然高棉人称作斯登德代被我们叫做上丁,被老挝族裔叫做其他名字也是例证,适应周边的环境并很好的生存发展是每一个人存在这世界自然而然的想法,天下一家和而不同,在一个小的村落比如成乡的樵夫村(这里人叫做佩嘉村,这里人很多靠伐木为生,我们叫这里樵夫村也比较容易理解)有一种原始的可能,因为这里近乎白纸。

虽然这里已经有了一所霓虹人做的学校,我觉得还不足够,霓虹人士,只是捐了票子,建立起了学校并在学校的山墙上印上了他们的姓名和籍贯,这是件荣耀的事,但是我感觉如果能给他们一些更有用的知识比如中英文语言文字的掌握,或许比体面的小学部如图上和另一侧的中学部(中学部我未拍摄)更为重要,即实重于名,质胜于华。这所柬语公学是2012年以前建设的,其实那时霓虹发展已经长期停滞,而高棉自身则有所发展,因为那些卖猪仔的勾当而骇人听闻。

有些地方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让我发出他们的地名都是敏感词不能过审,那些地方让很多中国人提之色变,真是悲哀的治理
大成小成期有成
他乡吾乡立此乡
成乡人
加油!
樵夫农场
我觉得可行
成乡义塾
我想会有机会实现
杜恩
点赞
⛰️
点赞